“速裁”更强调司法效率,而“从宽”更聚焦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从法律本质上说,“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比“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更符合司法文明的内涵。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日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提请的《关于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拟在京津沪等18个城市试点,试点期限为两年。而据报道,这18个城市也是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的城市。201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两高”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试点期限也是两年,现已到期。
将制度改革纳入合法轨道,是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的一大突破。在有效期满后,试点工作有了总结,也有了提升。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在作草案说明时称:两年的试点改革经验表明,速裁程序符合我国司法实践需要和刑事诉讼制度发展规律,“可将其纳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继续在北京等18个城市开展试点,为完善刑事诉讼立法,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不难看出,作为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升级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寄予了更多厚望。“速裁”更强调司法效率,而“从宽”更聚焦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从快”并不是目的,只是“从宽”的附带结果。从法律本质上说,“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比“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更符合司法文明的内涵。
强调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还有一重现实意义。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司法个案的传播将现代司法理念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如今很多普通人也都清楚地知道,“坦白可以从宽,抗拒不能从严”。就在最近十几年时间里,曾经作为警方讯问室的“标配”标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已经逐渐淡出。而“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等等段子,却在公共舆论场上被反复调侃和反讽。当坦白不能从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选择坦白的动力也就随之锐减。这实则会使得坦白制度陷入了一个悖论――本要借坦白来从宽,不想却因坦白
而被从严,所以,后来者宁愿选择冒着抗拒的风险,也不愿选择合作。
缺乏合作的司法,只能进入司法普通程序,从立案到侦查,从起诉到审判,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有法定的程序都应该依法而为,它对司法效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让司法界被困扰多年的“案多人少”问题越来越突出。
有效调节“案多人少”的矛盾,疏讼(案件分流)是非常重要的制度选择。不是非要每一宗刑事个案都通过普通程序来加以定罪量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应当说,对于这一立法意旨,现在仍有不少人还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因此,当务之急,或许就是推广一些典型案例,用个案处理上的“南门立木”来取信于民,真正传递司法为民。(王颢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
“和平!奋斗!救中国!”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孙中山先生断断续续的轻呼,声声动人心扉,催人奋进。 “为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光辉一
这无疑是今天上午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高潮部分: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完重要讲话后,从发言席走回座位的路上,与会人员用经久不息的掌声,一路将总书记“送”回座位
“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78年11月,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语重心长地发出疾呼。这样的判断,现在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从此,中国正式开启了激荡五洲、震撼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满怀复兴的梦想,乘着改革的东风,中国经济犹如一艘行稳致远的巨轮,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洞悉国内外形势,把脉中国经济,以巨大的勇气
编者按: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7月18日,在宁夏固原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出这份牵挂。7月20日在银川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发出总攻令:“扶贫开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孙立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侨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把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紧密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2月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